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转型速度加快,绿色能源主赛道上竞争激烈,光伏产业不断寻求突破,在面对“回归客户价值,打造更优度电成本”的核心发展问题时,选择可靠性最高的组件或成关键思路。5月26日,晶澳、晶科、隆基三家龙头企业联合发布182技术白皮书,表明182组件是基于对全产业链价值、光伏组件尺寸增大的各项边界限制条件的深入分析所提出的最具度电成本优势的组件和记娱乐怡情博娱的解决方案,可有效提高客户收益,凝聚产业核心竞争力。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与过往公布的白皮书相比,此次发布的内容增加了这一年来的安装项目和部分实际发电过程成本数据的累计,增加了更多实际的数据和客户反馈,以市场的良好表现证明182的尺寸优势,以及182成为目前市场主流首选的原因。
182与210的尺寸之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对于210阵营的分析,钱晶认为:“多数选择210的,都是单纯的组件企业,没有自己的硅片和电池片制造能力,所以对于210的选择,无论是不想助长对手,此消彼长,还是其他因素考量,为了大而大,为了不同而不同,为了210而210,或许也能做出一个市场。而三家182的代表企业相对比较客观,更多站在现实和客户角度思考,知道什么组件是当下和可见的未来的最优选择,当然这三家1也有一体化能力支撑他们任何的选择。坚持目前182的选择,是对度电成本和系统更深的认识和多场景下的计算,所以182还是比较淡定和理性的“
对于捕风捉影的“联盟垄断”猜想,钱晶表示三家联盟只是避免因尺寸的无标准化带来资源浪费、本末倒置,而且这样的浪费不能转换成客户价值。目前这三家的任何一家的规模都不允许它在做一个决定时绕过科学的论证、计算和与客户的深入沟通与应用反馈,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182产品在理论和实际上都具有最优的度电成本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210产能年底可达到130gw,面对210大张旗鼓地联手上下游扩产扩能,钱晶表示:“我们先来讲为什么行业一下子会追求大了,因为平价的压力超过技术进步的速度,大家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组件能无限制的便宜下去,功率能无限制的提高上去,但无论是晶硅的效率极限还是摩尔定律,都支撑不了这样的梦想。另一方面,无论是topcon、hjt还是其他革命性技术到来前,要把功率做上去,做大是可行的。但大有极限,支架有极限,集装箱有极限,安装工人能承受的有极限,超过这个临界点,就往反方向走了,就是度电成本反而会随组件增大而提高。至于产能,产能不代表产量,产量不代表销量,没所谓的绝对好或不好,客户、地区、场景、应用等都是关键因素,比如如果你是安装商,你看到一块像城墙门板一样的组件,就会觉得非常不友好,如果未来安装这件事让机器人取代了,这就又非常完美了。”
面对182组件与210组件的争霸局面,钱晶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向与企业联合发展给出了专业预测。目前晶澳、晶科、隆基已经成为行业无可争议的“头牌厂商”,将他们市场份额加一下,就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轮廓。三家在组件尺寸上的一致,说明客户的系统选择也具备兼容其它品牌组件的能力,比如某家企业的支架系统是按照182设计的,那其中一家供货出意外,就有充足的同样品质和技术级别的替代供应。